2008年12月25日 星期四

聚集經濟

記得高中的地理課到後期開始上基礎的經濟地理學,其中有一個章節提到了「聚集經濟」。這個理論很好懂,就是指在同一個聚落中,企業因為大量集中而帶來的利益跟效率。其中一種聚集經濟就是同樣的產業集中在一起,好處就是市場規模變大、某些成本可以降低 (運輸之類的)等等的。反映到現實生活裡,日常會看到的就有好多例子,像是科學園區、小吃街之類的,再把規模縮小一點來看,台中市三民路上的婚紗街、太平路上的球鞋街、台北市的影音街、博漢區相機街、光華商場3C街等,想要買上述這些產品,到這些地方就可以一次購足,同時也可以貨比三家,事先有做功課,再加上有耐心是不會吃虧的。


但是,我.很.討.厭.到上面這些地方消費。


記得辦第一隻手機是在台北車站前,地點是當時還不是加州健身中心的TT-Station ((倒很久了 )) ,可選的型號不多,但價差不小,為了省錢當然要每一家詢價,但詢價的過程卻是千篇一律:



我:『請問一下你們有Panasonic GD70嗎?』


店員:『有』


我:『請問你們賣多少?』


店員:『那你問到最低多少?


我:『配門號8000呀』


店員:『(冷笑) 那你去跟他買呀!



這是大概八、九年前的對話了,當時我就不懂,為什麼每一家店的每一個店員講話都是一個樣子,總是預設顧客一定會跟你殺價,而且一定會酸你問到的價錢,直接就嗆聲要你去問到比較便宜的店家買,這些難道是SOP嗎?就先回答我的問題不行嗎?


今天在不得不的情況跟哥哥要到博漢區買鏡頭,還沒開始詢價前就跟我哥說,等一下一定會有店員這樣子說話,沒想到前面幾家的店員倒是沒有這樣嗆聲 -- 因為要買的鏡頭大缺貨 -- 後來問到有貨的店家,期望中的對話果然出現了:『那你問到最低多少?』、『(冷笑) 那你可以跟他買』....


我應該不是個付錢不爽快的客人,我會出門問十之八九都是已經準備好要買了 ((我媽教我的好習慣,我不喜歡衝動購物)) ,但有時購物的熱情就被這些自以為很懂客人心理的店員搞砸了。


PS.聚集經濟的東西我忘得差不多了,有錯請血哥指導:P

沒有留言: